/
/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十年的发展空间?_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
分类导航 Nav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十年的发展空间?_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9 10:4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近些年来,人们偶尔听到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技术正处于瓶颈期。正如一座果园,所谓的“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剩下的全是难摘的水果,未来是科技发展的停滞期。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十年的发展空间?_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

【概要描述】近些年来,人们偶尔听到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技术正处于瓶颈期。正如一座果园,所谓的“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剩下的全是难摘的水果,未来是科技发展的停滞期。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9 10:40
  • 访问量:
详情

近些年来,人们偶尔听到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技术正处于瓶颈期。正如一座果园,所谓的“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剩下的全是难摘的水果,未来是科技发展的停滞期。

 

这种预测未来的观点我通常并不怎么在意,因为关于未来的事情,无论你是乐观还是悲观,总会有很多的理由。不管怎样,未来总是出乎意料,做这样的预言,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很长的文章,也是这个观点,名字叫《科技大停滞》,作者的笔名是“资水东流”。论文读完了,无论结论如何,论证的过程给了我很多启发。

 

首先来看一下结论本身。也许你会说,这不是废话吗?从童年起,我们就知道人类正处在科学的爆炸之中。看看这几年,什么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等,发展得多快,人类怎么可能陷入科技的大停滞?

 

别说科技大停滞这一结论,就证明它很难成立。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因为过去的技术发展得很快,而认为将来一定会很快,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这里有个“农场主假说”,说的是农场里有一群火鸡,主人每天中午11点都会喂它们。一年来,火鸡都是无一例外地进行观察,他们总结出自己的宇宙大法则:“每天早上十一点,食物就会降临。”

 

他们在感恩节早上宣布了这条法则,但是,就在这一天上午11点,食物还没到。那一天是感恩节,为什么呢,农民们都来抢他们的粮食杀掉他们。

 

要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像铁一样,向未来延伸,这个规律并不一定成立。

 

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还停留在这里,那就成了纯粹的抬杠。然后我们会看到,为什么他认为人类会陷入技术的大停滞?

 

他介绍了一种重要观点,即“范式”。首先我们来解释这个词。

 

科学哲学家 Thomas Kuhn (Thomas Kuhn)在一本名为“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的书中提出了“范式”的概念。简单地说,范例的含义就是科学家普遍接受的一系列假设、理论、方法和信念的总和。

 

在本质上,要进行一次科学革命,不是简单的科学进步,而是一次范式转变。换句话讲,没有基本假设、科学方法和共同信仰的彻底转变,就不会有科学革命。

 

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举例来说,哥白尼没有在那一年提出日心说,科学家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并非如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样,只是躺在圣经上睡觉。实际上,当时想了解宇宙的科学家比较忙。

 

为什么呢?按照地心说,即假设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话,与天文观测不相符啊。但没人再怀疑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了,那怎么办?

 

不得不修改其理论模型。用平行轮和轮圈对模型进行修正。还是不够精确?那么再增加一轮吧。

 

终于有80多个轮出现了,最终这个“宇宙模型”变得极其复杂。那时候有人哀叹说,如果我是神,绝对不会创造出如此复杂的世界。

 

这种两难局面不是因为科学家懒惰。事实上,每加一轮,距离实际观察仍稍近一点。但后来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些进步并没有实质意义,只是在一条错误的轨道上试图自我修正罢了。摆脱这种困境,需要从根本的假设出发,进行重大改革。

 

还有另一个例子。在整个19世纪,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安全和高效。蒸汽发动机的改进,还将带来一些技术的改进。但如果始终遵循蒸汽机的原理,用热水来产生动力,这种动力系统就存在着极限,人类永远无法依靠这些来推动飞机升天。

 

在内燃机出现之前,人类是没有革命性的能量转换器来制造飞机的。随着内燃机的出现,一系列技术改进,最终导致了能够将人送入太空的火箭的出现。

 

蒸汽发动机与内燃机之间还存在着典型的革命。

 

以前我们常说,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很常见的。确实如此,但这句话并不完全适用于科学问题。量变,不见得能生出质变。

 

不管你对蒸汽机有多少改进,对地心说有多少修正,这些量变是无法累积成质变的。唯有走出一条新的技术道路,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大进步,跨越科技发展的台阶。

 

因此,科学革命,取而代之的是质变,引领量变。

 

理解了这场范式革命的视角,我们再来看看当今人类的技术,的确是有问题的。

 

这就是所谓的“科技媒体”。看看那些媒体,他们报道的对象,哪一种科技,其实只有 IT业:信息技术业,因特网业,手机业什么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把信息技术当作技术本身来看待?

 

这个事实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所有科技领域,信息技术都是单打独斗。所谓的科技大爆炸,其实更多的是指信息技术的大爆炸。

 

但是问题在于,人类毕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人不能靠数据生存,只能靠能源、资源生存啊。

 

就像皮特·蒂尔说的那样:“人不是信息,而是血肉。人是物质性的存在,而不是信息性的存在。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拍摄照片并不重要,如何以更便宜的方式拍摄更重要;发明诊断癌症的工具很重要,而发明癌症的疗法更重要。

 

然而,回顾过去,这些年来,面向真实世界的技术进步,真的是很缓慢。

 

比方说人类的速度突破大多数人类历史上都依赖牛、马等动物的力量,人类的最高车速大约为每小时25英里。蒸汽和内燃发动机出现后,时速提高到约100英里。逐渐接近音速的飞机出现了。火箭队正处于巅峰,人类目前最快的时速是25000英里,这是由1969年的阿波罗10号制造的。

 

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班只需要8小时,而现在仍然是8小时。较快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也确实出现过,不过不好意思,2003年就退役了,技术还不成熟。

 

小时候,我以为人类登上了火星,甚至走出了太阳系,那还不算晚啊。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这还是因为化学燃料的火箭引擎,它不能把人类送得更远,而且成本太高。即便如此,如果不对以化学燃料为基础的火箭推进进行范式革命,人类也将永远被困在太阳系中。

 

甚至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实际上也是如此。这一切都是由几十年前,即图灵、冯·诺依曼那一代所确立的模式所决定的。从单核到双核、从640 K内存到4 G内存,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手机从小屏幕到大屏幕,甚至没有边框,但这又如何呢?

 

按照我们之前所说的,这种模式没有改变,也就不会有技术上的变革,那我们真正的变革就是在前人种的果树下面,摘下好的果实。

 

换言之,人类正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一百多年来,虽然有技术进步,但至今还没有范式革命的根本突破。所以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确实处于停滞状态。

 

更有甚者,这种范式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无法预测未来的科学范式会是什么样子。

 

正如中国文明,在宋代到清代这几百年间,确实有具体的进步,但从总体上说,它已经是一个走进死胡同的文明,正等待着一场范式的变革。但即使没有1840年的西方战舰,我们也会感觉到当时天朝上国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

这是描述信息

协会公众号

这是描述信息

展会公众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GAIE小助理 GAIE小助理
邮件: mkt@saiia.org.cn
客服热线 0755-88917464 工作时间: 9:0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