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意识的本质出发谈谈人工智能?——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
- 分类:展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15 09:4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我想这应该是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产生自我意识吗?所以,对于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件事,即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何在?这是关于我在这篇文章中如何看待自我意识的自由与社会进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矛盾的问题。
从人类意识的本质出发谈谈人工智能?——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
【概要描述】我想这应该是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产生自我意识吗?所以,对于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件事,即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何在?这是关于我在这篇文章中如何看待自我意识的自由与社会进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矛盾的问题。
- 分类:展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15 09:41
- 访问量: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产生自我意识吗?所以,对于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件事,即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何在?这是关于我在这篇文章中如何看待自我意识的自由与社会进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矛盾的问题。
讨论这一问题时,应该从哲学的层面上,而不是日常的直观层面上,因为日常直观层面上,这一问题的答案会千奇百怪,无法讨论清楚,只有从哲学这一高屋建瓴的角度来讨论,才能理解这一问题。本文所选择的哲学构架是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这是唯一一个可以清晰讨论的构架。
根据王东岳先生的理论,一切衍化都是求存的,但随着衍化过程的不断深化,对衍化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自身结构更加复杂,其功能也更加强大,相应地,衍化时间不断缩短,衍存质量不断降低,不稳定性不断增加,也就是说,衍化或进化是一个弱衍的过程,它不断砍掉衍存物本身的生存系数,而不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观察求存所有事物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无机物相对生命,无机物不需要摄取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结构,也不需要积极地实践以获得什么“真理”,然后找出衍存的方向,它们的求存表现为与衍存物体经常是在瞬间达成一种依存结构,例如氢原子和氧原子化合后变成水,就是在瞬间完成的,丝毫没有拖延,更不需要什么新陈代谢来维持自身的结构。但生命阶段的存在者,不仅要通过复杂的新城代谢来维持自身的结构,还要认识到许多为自身衍存而需要的生存要素(特别是高级脊椎动物所表现的),例如,动物必须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认识到维持自身衍存的物质。
因此,意识的作用或根本目的,就是让生命阶段的存在者找到自身的衍存条件或衍存要素,更进一步说,就是通过逻辑化的方法建立一个识辨系统(尤其要注意的是,逻辑并非仅指那种狭义的高级思维过程,而是从单细胞生物开始,生命就已经开始使用逻辑来建立自己的识辨系统),然后意识主动引导存在者以逻辑化的方式寻找生存要素,因此,情绪正是对生存要素是否有利于自身的一种判断(这是因为我们感知不是真的,因此需要逻辑之外的东西来判断这是否有利于自身的生存)。
若以此观点来看,人工智能似乎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由于意识引导着存在者去寻找衍存要素,而人工智能则是因为人类不能通过自己的大脑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现象整合成一个逻辑化的系统,最终无论这个系统有多复杂,它最终还是要由人的自我意识来“使用”,对整个人类而言,衍存需要上去。

协会公众号

展会公众号